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長期以來,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一直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需要發力攻堅的關鍵環節。
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今年以來,國有企業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從經理層入手,求解這道改革難題。
截至9月底,全部央企集團和近九成的地方企業已建立對子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制度,近八成央企子企業已與經理層簽約。
中國能建競聘現場。(受訪企業供圖)
1
抓住了經理層,
就抓住了三項制度改革的“牛鼻子”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明確,要整體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國資委今年3月底出臺通知,提出要確保今年底各級國有企業子企業推行這項改革的戶數占比超過70%。
什么是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通俗地講,就是要打破“鐵交椅”、打破“大鍋飯”,通過簽訂并嚴格履行聘任協議和業績合同等“白紙黑字”的契約,明確國有企業經理層成員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干得好就激勵,干不好就調整,從而激發經理層成員活力,提升企業市場化經營水平。
“以前經常說讓職工能進能出,但如果干部都有‘鐵飯碗’,改革推進確實有困難。先改‘主席臺’、再改‘前三排’,以上率下有利于推動在更深、更廣層面實現‘三能’?!眹鴦赵簢Y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說。
今年以來,各央企和地方國資委加快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不斷完善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實踐證明,抓住了經理層就抓住了三項制度改革的“牛鼻子”。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今年將總部193個崗位面向全集團開放報名,公開競爭,公平上崗,成功實施自組建以來規模較大的總部崗位內部競聘。
同時,中國能建注重發揮經理層契約化管理改革的牽引作用,以上率下,以點帶面,加速建立以勞動合同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機制,全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走深走實。
2
建立“摸高”機制
科學設置契約目標
提升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這項改革的“含金量”,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將任期管理、目標設置、契約簽訂、考核兌現、退出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改革要求落實到位。
例如,契約目標直接決定了經理層成員努力的方向和高度,設置是否科學、是否具有挑戰性,直接影響改革成效。
截至今年年中,南方電網下屬廣東電網公司本級及所屬子企業838名經理層成員,已實現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覆蓋。在設計考核指標時,這家企業注重抓住關鍵崗位職責,“一人一表”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提升了契約的針對性、差異性,避免“一刀切”。
“按照‘跳一跳、摸得著’的原則,我們對部分指標設立合理挑戰值,充分激發經理層成員活力?!蹦戏诫娋W廣東電網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劉健生說,市場化經營機制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所屬新興業務企業營業額、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8.77%和51.63%。
2020年9月29日,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所屬能源技術公司經理層成員簽約現場。(受訪企業供圖)
3
推動“能下”成為常態
任期制、契約化,說到底是為了推進國有企業傳統的“身份管理”向市場化的“崗位管理”轉變,從根本上破除看身份、看級別的觀念,樹立看崗位、看貢獻的導向。
由此可見,強化考核結果的剛性兌現,是保障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改革落地見效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要堅持業績導向,強化考核、有效激勵,該高的高上去、該低的低下來,不搞變通、不打折扣,逐步實現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打破“高水平大鍋飯”。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規范退出管理,促進經理層成員正常更替、人崗相適,特別是使“能下”成為常態。
中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在試點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中,明確提出了經理層成員的退出條款,從制度上保障“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成為常態,使經理層團隊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始終保持奮斗激情。
三項制度改革一小步,深化國企改革一大步。
業內專家表示,圍繞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這項“牛鼻子”工程,狠抓改革實效,提高改革質量,將助力國有企業提升效率、增強活力,形成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
三項制度改革樣本
保利集團:聚焦“三能”機制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集團)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工作要求,將三項制度改革作為增強活力、提升效率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動真碰硬、攻堅克難,切實提升改革綜合成效。2021年1至6月,保利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644.2億元,同比增長16.2%;利潤總額228.1億元,同比增長13.0%;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化)91.5萬元/人,同比增長8.9%。
加強頂層設計
建立改革工作體系
科學謀劃改革“藍圖”。保利集團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有關要求,結合集團“十四五”規劃,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擴大市場化選聘范圍、加強員工市場化流動、實行有效靈活分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改革措施,實行“掛圖作戰”和銷號管理,將改革引向縱深。針對干部隊伍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明確干部任職年齡界限,建立完善干部交流和退出機制,加大骨干年輕干部選拔使用力度。
通過評估機制壓實改革責任。保利集團制定《三項制度改革評估辦法》,設置“推動落實、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改革成效、特殊事項”6個維度,“管理人員公開競聘及競爭上崗情況、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情況、員工市場化退出率、收入差距倍數、全員勞動生產率、員工士氣、創新貢獻”等19個指標,評估結果與二級企業年度經營業績綜合考核掛鉤,以評促改。
推行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
促進干部能上能下
整體推進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保利集團出臺管理制度,提供簽約模板,考核指標包括經濟效益類、經營管理類、風險合規類、重點任務類等,其中經營業績指標占比不低于75%。2020年“雙百企業”“科改示范企業”率先完成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截至2021年5月底,各級子企業中已完成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共計324戶;同時,計劃2021年7月底所有二級子企業(14戶)完成,2021年底前70%以上各級子企業完成,2022年上半年實現所有子企業全覆蓋。
加強干部交流培養。近年來,保利集團黨委管理的干部跨板塊、跨層級、跨區域交流53人次,4家重組企業領導班子調整率達70%以上,集團總部干部調整率達90%,有力促進了企業管理融合和改革發展。大力培養選拔骨干年輕干部,所屬保利發展公司開展“領軍、百帥、點將、煉兵”年輕干部培養計劃,提拔使用83人,其中26人擔任區域公司主要負責人。
鼓勵開展公開競聘、競爭上崗。保利集團破除論資排輩和隱性臺階,不拘一格選拔人才。2020年以來,有187家各級子企業通過公開競聘、競爭上崗選用干部593人,集團全年因考核末等調整、不勝任退出干部229人,分別占集團干部總數的11.4%和4.4%。
堅持市場化勞動用工機制
促進員工能進能出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保利集團制定三年人才發展規劃,確定階段性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合理測算和控制用工總量,實施“411”重點人才工程,提高人力資源配置前瞻性和科學性。
保持總部精干高效。保利集團根據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定位,按照“小總部、大產業、市場化、專業化”的理念,實行總部機構改革,總部現有11個職能部門、3個直屬單位、93名人員,進一步強化資本“融投管收”閉環管理。
促進員工優勝劣汰。保利集團實行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招聘制度,2020年以來招聘各類人才約1.3萬人(不含物業等流動性強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勞動合同簽訂率保持100%。強化全員績效考核,2020年以來考核末等調整員工7851人,因不勝任解除勞動合同1969人(不含正常流動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員),分別占集團員工總數的7.3%和1.8%。
構建能力貢獻決定薪酬水平機制
促進收入能增能減
實行工資總額分類分級管理。保利集團對主業處于市場充分競爭領域和行業的子企業,工資總額結合凈利潤目標值檔位,與利潤總額增幅掛鉤;對文化產業類子企業,根據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屬性,將工資總額分為保障性和效益性兩部分,保障性工資根據社會效益指標完成情況,結合當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綜合確定,效益性工資與利潤總額增幅掛鉤;對戰略調整、整合重組、承擔專項任務等特殊情況的子企業,在工資總額與利潤總額增幅掛鉤的前提下,根據企業實際適度調整。2020年,集團總部和6戶二級企業工資總額下降共計3億元,分別較2019年同比下降2%到16%不等。
建立差異化薪酬分配機制。保利集團14戶二級企業中已有12戶落實董事會對經理層副職的業績考核和薪酬分配權,“一企一策”制定企業負責人薪酬方案,強化“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合理拉開分配差距。二級企業領導班子成員薪酬差距為1.62倍,浮動工資占比為82%。
統籌開展中長期激勵。保利集團制定《中長期激勵工作指引》,涵蓋4大類12種激勵工具,鼓勵各級企業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各種中長期激勵。所屬上市公司已實施6期股權激勵計劃,授出股份3.55億股。地產板塊已實施17批、438個跟投項目(2021),參與者超過4萬人次,實現個人與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已批準2家混改試點企業員工持股方案,其中一家企業146名員工認購公司12%股權。
三項制度改革樣本
中國綠發:“全體起立、競聘上崗”
扎實推進三項制度改革
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國綠發組織開展了總部中層管理人員及部分單位主要負責人選拔競聘,率先從總部實行“全體起立、拆廟壓編、競爭上崗”,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此次選拔競聘,是中國綠發公司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堅決執行國資委黨委關于三項制度改革部署的關鍵一環,為后續機制市場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實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部是改革的先行區、示范區,中國綠發堅定不移推進總部機構整改,重塑功能定位,精簡機構編制,建立量化指標考核體系,推行末等調整、不勝任退出,切實增強總部干部員工壓力感、責任感,著力構建定位清晰、權責明確、精干高效、管控有力的總部機構職能體系,提高總部戰略能力、運轉能力,推動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走好深化改革“第一方陣”。
本次競聘共發布總部部門正職崗位18個、總部部門副職崗位21個、部分所屬單位正職崗位7個,共計45名同志踴躍參加報名。中國綠發全體領導班子成員擔任評委組成員,并邀請中智咨詢顧問公司擔任外部專家評委。3名總部部門正職競聘到基層單位擔任董事長,3名基層單位董事長和總經理競聘到總部部門擔任負責人,2名基層單位董事長實現跨單位競聘,1名基層單位領導班子副職競聘到總部部門擔任副職,其他人員也均實現了起立競聘上崗。所有競聘上崗人員均進行了公示,公示結束后將組織競聘人員簽訂崗位協議書、年度考核責任書、任期考核責任書,正式實施任期制和契約化考核管理。本次競聘給中國綠發帶來了新氣象,強化了廣大干部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壓力感,顯著提高了統籌思考謀劃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競聘工作組織有力。在啟動競聘工作前,中國綠發黨委充分研究論證,系統完成了一攬子的市場化改革頂層設計,包括公司資本布局優化、產業機構調整、組織結構變革。在此期間,中國綠發就管控模式、指標考核體系進行了大量的、多次的研究討論,對各項方案嚴格履行決策程序。從競聘公告發布,到提交報名、準備匯報文本,再到現場競職,各項工作環環相扣,緊張有序。
競聘過程緊張有序。所有參加競聘的同志都積極擁護改革,十分珍惜這次機會,秉持“趕考”心態、常懷“敬畏之心”,滿懷熱情、認真準備、積極競聘,匯報內容既有集團命題也有自主命題,既有深度也有高度。
競聘結果導向明確。通過本次競聘,中國綠發進一步豐富創新了干部選拔任用方式,牢固樹立了公開選拔、唯才是舉的選人用人導向,干部員工增強了敢于競爭、知危思進的緊迫感,思想認識發生了顯著變化,為后續機制市場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在競聘過程中,大家紛紛在黨建的建設、改革發展、科技創新、管理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思路。
下一步,中國綠發將做好各部門各單位任職人員的平穩過渡,進一步總結并推廣此次競聘經驗,穩步開展其他單位主要負責人選拔競聘工作。牽住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牛鼻子”,繼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在更深層次推進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推動形成改革的長效機制,確保2021年完成三年改革任務的70%以上。
近期中國綠發集中開展綠色發展大討論,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改革、充分激發公司發展活力,為中國綠發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不斷的改革創新動力。
版權所有:銀川通聯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寧ICP備19000563號-1號 電話:0951-5617396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團結路北正豐金城廣場D棟3-4層